2021年11月17日,江蘇大豐海域發生5.0級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蘇州、上海、南京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22日-23日,江蘇大豐海域及淮安再次出現多次微震,對于既有建筑來說,抗震性能是一個永遠都不會過時的話題,而上海作為我國的經濟中心,建筑的抗震性能問題更是重中之重。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有關抗震加固技術的問題。
在了解抗震技術和加固技術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哪些建筑需要做抗震鑒定。 (1)建設工程達到設計使用年限需要繼續使用的。(2)改變原設計使用功能,對抗震性能產生影響的,需要做抗震鑒定。(3)已經建成的建設工程,但未采取抗震設防措施或者未達到現行抗震設防標準,且未列入拆除、改造計劃的,如避難疏散工程;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建筑;學校、醫院、商場、辦公樓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
消能減震技術:
消能減震技術是在結構某些部位設置耗能裝置或元件,在主體進入非彈性狀態前裝置率先進入耗能工作狀態,通過該裝置產生摩擦、彎曲彈塑性滯回變形來耗散能量或吸收地震輸入結構的能量,以減少主體結構的地震反應,主要應用于多高層建筑,高聳塔架等。
建筑隔震技術:
基礎隔震技術是在建筑上部結構與地基之間采用柔性連接,設置足夠安全的隔震系統,由于隔震層的"隔震"、"吸震"作用,地震時上部結構作近似平動,結構反應僅相當于不隔震情況下的1/4-1/8(強震觀測結果可達1/2-1/16),從而"隔離"了地震,這種技術主要應用于甲、乙類等重要建筑;也可應用于有特殊性使用要求的建筑等。
減震、隔震裝置:
(1)分層橡膠支座橡膠支座通過在變形過程中消耗能量提供阻尼,這種阻尼主要取決于橡膠層變形的速度。分層橡膠支座的力-位移滯回曲線呈狹長形,所提供的阻尼較小,因而在減隔震橋梁設計中,常與阻尼器一起使用。
(2)鉛芯橡膠支座
鉛芯橡膠支座在較低水平力作用下,具有較高的初始剛度,變形很小;在地震作用下,鉛芯屈服,剛度降低,延長了結構周期,并消耗地震能量。
(3)滑動摩擦型減隔震支座
這類支座的缺點是沒有自復位能力,用作隔震支座時,支座響應的可預測性和可靠性都不盡如人意,所以常與阻尼器和橡膠支座等其他裝置一起使用
(4)鋼阻尼器
鋼阻尼器通常和橡膠隔震支座一起使用,如聚四氟乙烯滑板支座與懸臂鋼阻尼器就是一種合理組合。
結構構件加固技術常用的有鋼絞線網片聚合物砂漿加固技術和外包鋼加固技術。
鋼絞線網片聚合物砂漿加固技術:
鋼絞線網片聚合物砂漿加固技術是一種采用專用預制鋼絲繩網片及其配件、混凝土加固專用界面劑和聚合物砂漿進行結構構件加固的新技術,主要適用于砌體結構磚墻、梁板柱和節點的加固。
外包鋼加固技術:
外包鋼加固技術目前應用較為廣泛,通常采用型鋼或鋼板外包在原構件表面、四角或兩側,并在混凝土構件表面與外包鋼縫隙間灌注高強水泥砂漿或環氧樹脂漿料,同時利用橫向綴板或套箍作為連接件,以提高加固后構件的整體受力性能適用于需要提高截面承載能力和抗震能力的鋼筋混凝土梁、柱結構的加固。
您正在向檢測專家團隊咨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