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和技術就像人的兩條腿一樣,缺了一條,就算裝了假肢也走不快走不遠。
技術和營銷的工作最終歸結于到服務于項目,服務于業主,唯一且不變的原則應該是順利推進項目進程,同時與客戶建立感情,從而完美的結束不完美的項目。
那么,技術和營銷該如何分工,可能我在此要說個題外話,對于我個人而言,我的心中出現了兩個聲音:
1、在剛入行檢測不久的時間里,我認為技術就要干技術,沒必要也不需要去管營銷上的任何事情,營銷把項目談成了,我們做技術的再去和各方對接相關工作,完成項目;
2、2020年12月-2021年8月未做土木專業相關的任何工作,在2021年9月開始再次拾起檢測工作,并通過半個多月的熟悉之后,突然變成了項目負責人,漸漸的,想法發生了變化,在做過的項目變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反而越來越愿意提前介入營銷前期溝通的工作。
因為這樣可以幫助營銷更精準的(當然精準程度依據項目負責人能力的不同也會有所不同)了解客戶的真實想法,從而更有針對性的確定檢測類型及具體內容,因為有了提前介入,相對而言才會使得后期的項目實施更加順利便捷。
話說回來,技術和營銷該如何分工才能使效率最大化呢,我認為可以遵循以下幾點來做:
1、營銷在接到項目時,由營銷人員主導,先簡單確定客戶需求,向業主要來相關的照片或者其他資料等,如果是經常做的項目類型并且沒有什么特殊情況的話,營銷人員有把握的情況下可自行對接合同簽訂前的所有事項,不需要技術介入也算是提高了技術工作的效率;
如果是營銷人員自己拿不準或者個人不常做到的項目,這時候一定要和技術反饋,同時有需要的話可以建個微信群,方便溝通,幫助營銷確定各項問題(例如確定檢測內容,規避自身風險等);
2、項目合同簽訂后,由技術人員主導,和業主溝通并確定具體的進場手續、進場日期、檢測內容以及檢測現場的要求等一系列準備工作,這時候如果有不太好溝通的問題,或者說咱技術人員不太會說話的話可以尋求營銷人員的幫助了,畢竟營銷人員的溝通能力普遍在技術人員之上,唯一的目的就是溝通確定上述內容;
3、項目實施過程中,當然也是由技術人員主導,過程中遇到突發狀況(例如現場與圖紙不相符、現場與項目前期溝通內容有出入、檢測內容有增加等一系列問題),應當聯合營銷,及時與客戶溝通,而不是說項目簽訂后營銷人員就可以置身事外了;
4、項目現場實施完成后,技術人員完成報告編制后,客戶對于初稿的結論不滿意或者有異議,這時候技術人員要主動站出來解答,當然這一項工作和第一條內容是息息相關的,如果前期溝通的很充分,那這一條內容大概率是不會出現,變相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5、客戶確認報告,蓋章出具正式版后,技術基本退出項目工作,后續收款交給營銷;
工作界面就在于涉不涉及技術工作,不涉及由營銷主導,涉及由技術主導,營銷和技術不可分割卻又各司其職,因為工作如果有太清晰的界面,往往會使得工作難以推進,甚至出現踢皮球的現象,打個比方,項目合同還沒簽訂,任務單還未收到,技術人員一句“現在不歸我管”打發營銷,那項目還怎么有效并精準的推進;
項目實施后遇到突發狀況,營銷人員來一句“現在都是你的事情”,不及時溝通,而把自己置身事外,那項目還怎么順利的實施下去,怎么能達到客戶要求,甚至怎么要回尾款或全款。
偶爾聽到人家說羨慕浦東基地營銷和技術的配合,可能我們的辦公室有這一方面的優勢,大家都坐在一個大辦公室里,營銷打電話聊什么項目我們或多或少能聽見些。
技術人員呢有時候也需要有一顆八卦的心,倒個水的功夫可以問問營銷:“啥項目啊?要干啥?我看看!這不對啊!這個客戶理解有誤!你多要些資料照片發我看看吧”,這樣不知不覺的提前介入很可能會后續的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
總的來說,營銷和技術是永遠綁定在一起的,不同的工作段由不同的角色主導,大家各往前走一步,才能使工作效率最大化,畢竟沒有營銷的項目哪來技術的收入,沒有技術的“支持”哪來營銷的結算呢,是吧?
您正在向檢測專家團隊咨詢問題